值得注意的是,确切的说,依靠化工产业是我国摆脱贫困的重要力量之一,可据相关数据显示,而今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期,化工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资源的巨大浪费。盲目的投入与生产,产能过剩问题日渐严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同样是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只“拦路虎”。
当然,新一代的领导人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正在投以关注,积极寻求出路。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李克强表示,重化工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剩产能。过去两年钢铁领域淘汰上亿吨过剩产能。产能要去,大量职工饭碗不能丢。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革和发展是不矛盾的,我们恰恰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释放市场活力,支撑经济的发展。面对我国内地地区面对产能过剩的部分化工产品要做到如下四点
一要试图放缓投资
2014年烧碱、聚氯乙烯、纯碱、尿素、磷铵等行业产能增长速度明显减慢,分别比2013年下降1.6、9.3、5.4、12.5和5.2个百分点。2015年新建项目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规划项目取消,投资增速将继续延续放缓这一态势。今年1~2月行业投资增幅6%,同比回落11%。(其中,炼油业增幅16.6%,同比回落11.1;化工增4%,同比回落11.7%;油气增4.6%,同比回落7.7%。)在投资增速减慢的同时,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主动退出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过剩产能,并向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领域延伸,将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缓解产能过剩矛盾。
二要拉动市场需求,防止惯性下滑
针对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合成橡胶及制品、成品油等传统市场,最大限度挖掘成熟市场潜力,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特别是差别化和功能性、绿色环保低碳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市场供给。
三要积极扩大出口,鼓励优势产品走出去
着力开拓海外市场,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实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合成橡胶、氯碱、化肥、纯碱、合成纤维等产品的出口份额。
四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通过创新资源整合方式,提升企业管理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推进大宗原料集中采购,形成协同优势,推进销售协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今,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工。化工产业在人类的历史当中充当着不可忽略的地位,而进入倡导可持续发展文明的今天,化工产业那种大批生产的老路显然会造成很多的后期消化问题。更加科学、有规划的投入生产才是长久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