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5日召开的“2015中国粮油财富论坛”上有专家提出,当前国内粮食生产正面临改革开放之后又一次的全面性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粮食库存增加,供给压力增大。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是国内粮食连年丰收;二是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导致粮食大量进口,今年粮食进口量预计达到1.25亿吨,严重冲击国内市场;三是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消费不旺,出口受阻,粮食有效需求低迷。有关部门也尝试通过建设仓储设施、跨省移库等措施解决仓容不足、农民卖粮难等问题。但是,在国内粮食连年丰收的大背景下,在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解决高库存和供给压力大的问题,仍然是当前中国粮食面临的大问题。控制粮食进口不是有效的办法,通过补贴出口强制实现国内供给平衡难度很大。有专家认为,调整种植结构是当前解决粮食高库存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在稳定水稻和小麦玉米种植面积的同时,在河北地下漏斗区和南方重金属超标地区实行休耕,在“镰刀弯”地区推进休耕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认为,解决高库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只考虑采取消化某一品种粮食高库存这样一种思路,不考虑要解决高库存的形成机制,粮食问题还会周而复始发生。现行的粮食价格政策既要保供给、促进粮食生产,又要保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类政策在粮食供给相对紧缺时,能够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是在粮食供给相对充裕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