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法国巴黎开幕,约14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共赴这场盛会,而习近平主席也将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按照气候谈判计划,巴黎气候大会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巴黎大会也是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与6年前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相比,此次会议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根本转变,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所取代。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减小。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峰会召开前,中国分别和美国、法国、欧盟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针对一些核心问题凝聚了共识,为协议达成打下良好基础。特别是去年11月和今年9月,中美两国先后发布了两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尽管巴黎气候大会的前景总体比较乐观,但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围绕“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具体领域将如何体现、融资问题如何落实、新协议的性质如何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等问题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会议不会轻松。顶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碳排放最大国、节能减排力度最大国的“光环“,中国在此次会议上的主张和行动更是备受瞩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预计,在大会上中方将着重强调将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立场,推进减排进程,同时也会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强调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所处发展阶段、资本能力等公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