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日前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产业疏解、对接协作,介绍了北京市的具体措施。张伯旭说,做好产业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转型升级、转移协同、转换动力是路径。通过“三个转变”,全力提升疏解推力、承接引力和产业发展层级,从而实现“减重量、提质量、增能量”。在转型升级方面将把产业分三类区别对待。第一类是严控增量,对于新上项目严格把关,绝不再添新负担。第二类是技改提升,加强对现有产能的技术改造,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减少消耗和排放。第三类是关停退出,主要是针对落后产能、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行业和生产工艺,要坚决淘汰,就地关停退出。北京市将针对“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现有条目进行完善、增补新条目、扩大条目禁限范围、调整条目适用功能区。同时,调查梳理存量工业企业用地、用人、产品形态、科技含量及经营效益等情况,深入研究分析,细化产业升级转移方案。此外,在实施好土地转让税收减免、企业退出资金补贴等政策基础上,北京市将研究出台包括工业企业差别化水电气热价格等推动企业转移的一揽子政策,增强产业疏解推力。据张伯旭透露,自2013年启动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来,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680家;今年上半年又退出185家,预计到今年年底,累计退出企业将突破千家;到明年年底,将提前一年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退出1200家企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