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为将来中国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奠定了战略基础,同时也为不少有着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外国企业提供了合作的商机。对于拥有大量资本并渴望创新技术的中国而言,寻求技术输出机会的以色列可谓是万里外的知音。虽然以色列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个被誉为“中东硅谷”面积不大的国家却拥有全世界领先的科技生态环境,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传感器研发和手机应用等领域拥有众多顶尖的创新科技。过去为了国家生存,以色列发展了强大的军工产业,而这些军工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私营企业中。事实上,不少以色列的商业技术运用都源自于军事领域的技术发明,包括面部识别、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以色列还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农业滴灌技术,以便在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沙漠地区开展农业。同时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国际化成为以色列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近期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上与欧洲国家以及在伊朗核问题与美国的分歧越来越大,作为传统经贸伙伴的欧洲和美国与以色列的合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政治障碍。此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成为了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的以色列的首选。中国有着巨大的产能和资金,同时也对先进技术存在巨大的需求,加上中以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二战期间中国曾帮助大量犹太人来中国避难),因此对以创新和国际化为生存之本的以色列企业来说可谓是绝佳的机会。中国可加强与以色列的合作,利用以色列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理念更好的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