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即将拉开新的篇章。各地也纷纷开始结合自身实际,推动地方版制造业升级规划,针对各自产业优势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安徽省近期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从设立专项指导资金、做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优先争取国家支持、支持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明确支持政策。安徽将每年安排20至30亿元,支持基地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等。《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项目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六大重点方向和领域,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天津市在《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未来三年将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零部件、机器人用先进材料与加工技术等。为支持机器人产业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2014年天津市还面向全国征集机器人重大科技专项项目,总立项数达到40项以上,首批支持18项,对入选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补助。在广东东莞、佛山等制造业重镇密集的珠三角,通过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完成产业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也迫在眉睫。《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出台,由市财政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2015年,《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中第一条便提出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截至目前,东莞推动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达到505个,投资金额达4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