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制造业困境的日趋严峻,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要素成本的全面上升,“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挥之不去。近期制造业PMI持续萎缩、部分制造业工厂关停等,就反映出经济转型阶段传统制造业遭遇的巨大压力和挑战。青年财经评论员杨国英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整体困境,是中国赢得“世界制造中心”逾十年来所罕见。当发达国家开始向工业4.0推进的时候,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实际上,中国具备拓展工业4.0的优势。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为将来实现“工业4.0”进行了有效铺垫。与此同时,中国不仅是重要的产品生产国,还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这种双重角色将使国内市场与工业生产产生更为强劲的互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并有助抵御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此外,虽然传统制造业低廉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适应高端制造和科技行业发展的新型“人口红利”却在悄然兴起。目前,制造业就业市场中接受高等教育、具备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正在迅速增加(“工程师红利”)。对比欧洲、日本等地区的情况,中国“工程师红利”至少可以维持20年,必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