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月16日印度发布的尿素招标采购,很多人惯性的将其视为利好,厂家报价以及集港随即上调了30-50元/吨。然而在印度MMTC公司1月26日截止招标当天就已经有太多博弈价格的情况出现,最终其表示由于资金问题,起初确定了30万吨采购量。至于之后追加的40万吨只解释为钱没到位,这部分货款估计要到4月底才能付清。其实,这些搪塞之词不过是借口而已,印度预期采购量从80-100万吨降到30万吨,唯一理由想必是看到“买方市场”即将到来。当然,此前也有部分业内人士看空此番印度招标,认为其只是在试探性询价,并没有采购诚意。特别是在我国执行全年统一关税以后,全球尿素市场一体化的概念逐渐被大家接受,采购商可以随着开标、观望、采购。此次印度招标就是最好的例子,面对非理想价位的时候可以轻松说“不”。也许国内厂商对这样的做法正抱以拒绝、抵制、博弈。事实上,一季度的印度招标虽有刻薄之处,但从2015年全年出口形势来看不失为有利可图,以297美元/吨到岸价合算中国离岸价可达到288美元/吨,国内部分近港尿素企业仍可获利。简而言之,一季度出口或许还有赚,而之后的尿素出口恐怕就很难讲了。所以对此次印度招标的评判可以总结为:亦好亦坏。
自2014年至今,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低迷,印度本国因生产成本过高而长期停车的油头尿素企业有了复产机会。据相关机构统计,如果说印度每年对尿素的进口采购需求在800万吨,那么本国装置陆续复产后,保守估计进口需求会减少30%-40%。而从海关统计来看,2014年我国全年向印度出口尿素高达520万吨,几乎占到了我国尿素总出口量的40%。一旦印度缩减尿素外采计划,我国尿素外贸量将首当其冲。另外,除了在“量”上的减少以外,国际尿素价格也将经受一轮成本考验。据了解,目前欧洲、中东这些尿素主产区的装置原料以气头、油头为主,考虑到原油价格低迷、欧洲气价下调也指日可待,国际市场整体尿素成本必然走低。反观我国,70%的尿素装置以煤为原料,而山东、河北这些主要的尿素出口地仍在用无烟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确实很难在后期国际竞价中寻得优势。如此一来,2015年的国际市场对中国而言可谓是凶多吉少,很可能要面对既无“量”又无“价”的出口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