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肥市呈现三大新常态

2015-01-08访问次数:685编辑:来源: [ ]
肥市呈现三大新常态
 
 

来源:中国化工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化肥市场也随之进入了新常态,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期难有改观;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用肥理念的转变,产品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首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供大于求将成为常态。产能过剩、需求放缓将是影响市场的最关键因素。一方面产能扩大仍在持续。近些年,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大量兴建化肥装置,我国氮肥、磷肥产能严重过剩。到2013年底,我国尿素产能已经达到8070万吨,比2012年增加787万吨,而2014年一季度,内蒙古又新增了2套80万吨/年尿素装置。据估计,2014年市场对尿素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对外出口)约为6700万吨,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磷复肥的产能过剩同样严重,截至2013年底,中国磷酸二铵、磷酸一铵产能过剩的比例均超过100%。据笔者了解,贵州、四川和湖北的部分地区,伴随着新的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在投资新建或规划建设一批磷复肥项目。

 

    另一方面,化肥需求已远离了高增长时代,随着科学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今后化肥需求增速会明显放缓,有些地方会出现零增长甚至下降。近期农业部也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这将加剧化肥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其次,出口情况将成为影响国内市场的风向标。由于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严重,要消化掉多余的产能,出口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出口因素对化肥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国际行情好,出口量大,那国内市场就可能向好;反之,如果国际行情差,或者因为关税、贸易等原因产品留在国内市场,就会加剧竞争,拖累行情。

 

    再次,用肥理念变化将推进产品结构变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农民的用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农民使用低浓度化肥较多,现在更倾向于高浓度、缓控释效果好的肥料,既省时又省力。过去农民使用普通化肥多,现在水溶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越来越受青睐。

 

    目前肥料复合化已成趋势。近20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总施用量的增速。1980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2.1%,1990年提高到13.2%,2000年提高到22.1%,2010年进一步稳步提高到32.3%,今后预计将超过50%。另外,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进。按照土壤特征和作物的需肥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据农业部门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配方肥用量530万吨(折纯),施用面积3.6亿亩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和20%;配方肥已占到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施用总量的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