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恢复重建脱胎换骨
作者:郁红 谢昭萍 2014年11月14日 来源:
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成德绵经济带”几乎撑起了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位于德阳的清平磷矿则是全国重要的磷矿企业。“5·12”地震中清平磷矿几乎被摧毁,但也给这家磷矿企业带来了产业链条调整的机遇。
“建矿50年来,清平磷矿一直是单一采矿,在全国这么多磷矿企业中,几乎只有清平磷矿没有深加工。地震后,国家在对清平磷矿展开恢复重建的时候,我们经过慎重选择,决定上马磷酸一铵项目,借此机会实现了转型升级。”清平磷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向平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在国资委的支持下,他们利用灾后重建的政策以及自身拥有的100万吨/年磷矿原料优势,建设了20万吨/年磷酸一铵、30万吨/年硫酸和10万吨/年磷酸项目。20万吨/年的磷酸一铵项目2012年建成,2014年1月投产,目前已达产达标。在磷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今年1~7月,公司税收达到4800万元。不仅产品质量在四川省内最受欢迎,公司还成为德阳市安全环保水平最先进的磷铵厂,被德阳市树为学习的标杆。
“德阳市政府要求当地企业都向清平磷矿磷铵厂学习,因为我们在德阳市的企业中环保方面做得是最好的。我们的心得是要把环保搞上去,除了有技术支持,还要有资金投入。没有大的投入,是做不好环保的。”向平表示。
清平磷矿磷铵厂建成后,在安全环保方面先后投入4800多万元,用于“三废”处理。
生产磷酸一铵,磷石膏的处理是一大难题。该公司20万吨/年磷铵项目,一年要产生将近70万吨磷石膏。对于磷石膏的处理,公司目前的做法是先清理出300亩作为堆存渣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渣场进行设计和方案论证。磷石膏渣场建设则严格按照固体废物堆存标准进行,并投入3000多万元对渣场进行防渗处理。以企业每年副产70万吨(含水25%)磷石膏量计,该渣场服务年限为11年,满足服务年限大于10年的要求。
“另外,我们对于磷石膏的利用已经有所突破,正在与相关企业洽谈合作,准备上一个磷石膏处理项目,该企业承诺将对我们的磷石膏全部进行改性处理,替代天然石膏生产水泥缓凝剂,合同很快就要签订。要实现磷铵厂的长久发展,磷石膏的处理必须要做,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今年11月公司的第一批70万吨磷石膏将有望被处理掉。”向平说。
在废水和废气的处理上他们也没有放松。“磷铵厂在环保方面的亮点是废水实现‘零’排放,没有外排口,全部封闭处理,实现循环利用。”磷铵厂党总支书记谢军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谢军表示,公司在灾后重建上马磷铵项目时就提出要做到环保一流。为保证废水不外排,他们新建了60立方米/小时的生产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厂区产生的初期雨水、生产废水以及事故废水,采用“调节+两级中和+两级沉淀”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磷酸工段。针对地下水,公司也采取了污染防治措施,防止了因污水渗漏而导致的地下水污染。
在废气的治理方面,他们将30万吨/年硫酸项目熔硫工段开工锅炉排出的炉灰、废渣生产的粉尘经布袋收尘后由20米高排气和筒达标排放。硫酸装置的最终吸收塔废气,因制酸工艺二氧化硫转化率可达99.85%,三氧化硫的吸收率可达99.99%,该废气经塔顶纤维除沫器去除酸雾后,放空尾气再经碱液洗涤塔洗涤后由80米烟囱达标排放。
“美丽化工是每一个化工企业的目标,化工生产不能给人一种脏乱差的印象。现在的老百姓谈化色变,皆因一些小乡镇企业没有把环保放在第一位,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美丽化工的认识和宣传,提高老百姓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应该提高产业政策的门槛。如果国有企业经不住这个考验,就不要做化工。既然做了,就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因为污染环境就是污染我们自己。”向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