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日前正在就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无机磷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征求意见。在市场低迷、产能过剩、产业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标准》出台后,磷化工企业将要面对新标准带来的环保压力,企业该如何应对?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了解到,业内专家和企业代表普遍认为,对企业而言,环保新标带来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一方面,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提高将增加企业的环保成本,一些不达标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另一方面,新标准的出台将促使磷化工企业加强对“三废”综合利用和再资源化利用,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技术水平,进而实现产业的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环保升级实现扶优汰劣
近两年,随着《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规的出台,中国政府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标准》的出台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标准起草单位的负责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佩琳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其实,早在2010年《无机磷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就已经起草完成,几年来标准一直在补充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部分指标也更为严格。
尽管目前的经济形势不是很乐观,但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也是无机磷化工行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环保指标的提高,将对无机磷化工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王佩琳表示:“标准就是一道门槛,那些工艺落后、管理松散、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自然会被拒之门外;而行业中规模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环保设施健全的企业则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标杆。《标准》其实就是扶优除劣、淘汰落后的一种手段,就像2009年实施的《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一样,该《标准》从污染物治理的角度提高了无机磷化工行业准入标准,迫使企业在污染物减排、降低物耗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多做文章。”
据王佩琳介绍,无机磷化工行业污染减排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黄磷和饲料级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脱氟磷酸钙等以磷矿为原料直接加工生产的一次性磷酸盐产品上,其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是行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其他的二次加工产品如磷化物、高纯级磷酸、焦磷酸盐、次磷酸钠、聚磷酸铵及食品、医药及特种磷酸盐产品等,环境污染较小。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