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标准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因素,能否介绍一下市场监管总局在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绩?
舒玲敏:
谢谢您的提问。市场监管总局是国内监管任务很重,国际化程度也很高的部门。中非在规则标准合作,特别是质量基础设施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空间。非洲联盟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质量基础设施是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质量和安全的基石,在建设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希望与中国加强质量政策的协调。总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服务共建中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工作:
第一,多措并举,强化战略对接。我们先后与埃塞俄比亚、摩洛哥等国家,以及非洲标准化组织、非洲电工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2021年总局与非盟签署质量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计划,举办中非质量基础设施合作培训班和交流会。另外,我们还大力建设3个信息平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实现与非洲近半数国家的信息检索,在中非架起标准规则互联互通桥梁。
第二,积极提升“软联通”,服务“硬联通”。市场监管总局大力促进标准认证对外合作,积极服务标志性项目高质量建设和落地。比如,在非洲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斋月十日城铁路、阿卡铁路等,以及阿达玛风电场、复兴大坝水电站能源项目中,我们加强标准认证协调对接,助力非洲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保障非洲的能源安全、推动非洲的能源转型。此外,现在已经成为非洲地标的非盟会议中心、冈比亚国际会议中心,也依据中国标准建设而成。可以说,中国标准为相关工程“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发挥技术优势,以“小而美”项目促进“心联通”。针对非洲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我们联合国际米制公约组织帮助非洲国家建立他们非常关心的真菌毒素检测体系,让食品安全检测更快、更准。针对迫切的农业增收需求,总局积极推动中非农业产业标准化合作,让粮食种得更好、收获更多。同时,总局积极开展援外培训,面向非洲国家举办医疗卫生公共管理标准化研修班,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援助资源、提升合作成效。在非洲开设的“鲁班工坊”,特别将技术标准作为课程和培训重要内容,持续助力非洲国家强化职业教育。此外,我们还先后协助坦桑尼亚、冈比亚等国完善职业标准体系,研制国家职业标准,都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的检测认证机构扎根非洲,为当地企业提供标准与检测技术培训、实验室能力建设与能力验证等,当地受益企业出口中东及东欧地区年增长率超过100%。
市场监管总局将深刻领会中非“一带一路”重大意义,持续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着力促进中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