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发布了《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指南(试行)》(T/CPFIA 0011-2024)(以下简称《指南》),自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
我国把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78号)、《“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工信部联节〔2022〕9号)、《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原〔2022〕34号)、《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工信部联原﹝2023﹞259号)等系列政策,明确提出了方向、任务、目标指标以及扶持政策,大力鼓励和推动推动磷石膏资源化价值化产业化综合利用。
磷石膏综合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制约磷化工及新能源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与尝试,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处理水平居世界先进水平,但磷石膏因其本身的特殊性,其贮存和综合利用缺乏明确的处理路径和标准要求,一直深受诟病,磷石膏贮存和综合利用阻力较大,因此制定《指南》十分必要。
二、《指南》制定的目的
《指南》的发布,为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路径、技术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的性能指标以及环境风险控制指标等方面提供标准依据和支撑,对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安全环保贮存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指南》制定的主要原则
一是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规定,从严提出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要求。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优先。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路径以及不同的综合利用产品要求,设定了不同的标准,首先满足综合利用的要求。
三是合理可行。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方法的选择宜根据不同应用途径对磷石膏品质的要求,选择最佳工艺路线或优化生产过程,努力实现“在线”资源化。
四、《指南》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一是明确了磷石膏特征污染物。根据磷石膏原料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成分及含量,《指南》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中污染物进行了筛选和甄别,识别出磷石膏(含浸出液)的特征污染物包括:pH、磷酸盐、氟化物、铅、砷、铬、汞、镉等。不仅能够起到磷石膏的管控作用,还能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明确了当前磷石膏各综合利用途径对磷石膏或产品/制品浸出液的要求。磷石膏大规模综合利用的途径包括充填和生态修复材料、筑路材料、土壤调理剂、建筑石膏、水泥缓凝剂等,《指南》依据不同综合利用途径的特点,针对性的对原料或(和)产品/制品浸出液进行了要求,使其不仅满足下游领域的原料要求,而且能满足环保要求。
三是提出了磷石膏无害化贮存的具体要求。针对当前无法实现新增磷石膏100%综合利用的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对综合利用之外的磷石膏进行贮存时所需达到的指标要求,并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的规定进入I类场和II类场。通过无害化处理,降低磷、氟等关键指标,进一步降低环境风险,实现安全环保贮存。
五、《指南》实施后如何开展后续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配套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标准和技术规程。为推动《指南》的有效实施,协会将陆续制定出台配套的产品标准或技术规程,旨在规范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目前协会已发布《磷石膏制土壤调理剂》和《磷石膏基筑路材料》两项团体标准,在此呼吁相关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和相关研究进展,积极向协会申报相关标准立项;
二是开展长期跟踪。针对《指南》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后续将选择典型地区开展长期跟踪和研究,及时收集和处理反馈意见,为推动标准执行和后续修订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