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记者: 十年来,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过程中形成了系列特色品牌。请问中联部牵头推进的“丝路心相通”行动有哪些特点?
齐炜: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跨越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差异,人民心意相通、相知相亲是其行稳致远的社会根基。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上发起实施“丝路心相通”行动,成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成果,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聚焦人文和民生两个领域深耕细作。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民间力量,发挥自身较强的社会动员、国际交往和专业技能优势,深入共建国家基层“毛细血管”,实施更接地气的公益项目。比如,提升妇女职业技能、分享减贫经验、加强就业培训、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业、实施难民救助、密切青年志愿者交流合作,多做扶危济贫、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急事、实事、好事,拉紧民众情感纽带,以心相交成其久远。二是力争形成更多典型示范。“丝路心相通”行动既志在形成一批类似“健康爱心包”、“丝路一家亲”等代表性项目,也致力于搭建一批有国际影响、务实高效的机制平台,更勇于开展一系列得民心、惠民生的创新性探索。欢迎国内外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企业和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向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处申请加入“丝路心相通”行动。“点点星光、照亮银河”。让我们的爱心和力量汇聚成河,温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