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贵州磷化:“多条腿”走路,真见效!

2021-08-31访问次数:921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近年来贵州省在全球率先提出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概念将磷化工企业消纳磷石膏情况与磷酸等产品生产量挂钩减少磷石膏堆存倒逼企业走上绿色转型和综合利用之路


在此背景下,贵州磷化集团在大力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的同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推动磷石膏产业化利用水平,处置率从2018年仅65%提升至2019年的91.8%,2020年达到了104.4%


记者通过化肥企业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调查问卷获悉,贵州磷化集团的磷石膏每年排放量892万吨,每年消耗量932万吨。当前,磷化集团的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已覆盖石膏建材、水泥缓凝剂、井下充填、高分子材料(如市政管道、农用地膜等)、生态修复植生材料等领域。


“通过贵州磷化集团的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不矛盾。”贵州磷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忧虑仍然很大,因为其中以产业化消纳量虽然进步大,但占比还太小。首先,解决产业化利用磷石膏的问题,需要拓宽利用路径,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瓶颈,其次,还需要配套起步阶段的政策支持,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提升市场动力,产销平衡和逐步减存量方可持续。”


据了解,目前磷化集团在石膏综合利用方面还面临以下四点困难:

01

贵州磷化集团磷石膏综合利用主要以石膏建材为主,所涉及项目属重资产,一次性投资大且建设期长,单靠企业自身承担和运行难度大。

02

贵州省“以渣定产”提出后,各类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工作,但在具体执行落实上还有差距,尤其是建材的推广应用上还有一些阻力。

03

贵州省内中小型砂石场分布点多面广,水泥竞争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相比其他省市价格便宜且供应稳定,这对刚刚起步的磷石膏建材形成了不小的挑战。

04

贵州省的磷石膏建材推广最早、产品体系完善,但整体市场容量有限,同时因地理位置和物流条件限制,无法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良好补充。

下一步,磷化集团将继续坚持“多条腿”走路,提升消纳利用能力。既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在企业内部打造技术可靠、示范性强、成本有优势的复合型路径,又要广泛吸收社会技术、社会资源,形成内外联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路径,逐步实现从以补贴带动消纳为主,向产业化为主转变,最终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共同参与和合理获利,实现高质量发展。


继续推动产业化体系建立,实现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重点聚焦净化石膏、石膏建材、高分子材料等方向,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再创新”,通过产业带动,逐步实现对传统高能耗、资源依赖性产业的替代。同时,积极探索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跨省合作,助力“黔材出山”,力争通过两年时间,产业化消纳比重达到50%以上,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


继续打造全新产业生态,推动延链补链强链。结合磷化集团在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整合集团内外部核心技术资源,强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将磷石膏综合利用与现代绿色装配式建筑、市政交通、地质灾害防治、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机结合,围绕绿色化、精细化,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效益,反哺磷化工主体,进而实现全产业链价值提升,助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