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亚洲第一钾肥”将由中企摘得,储量超8亿吨

2021-08-09访问次数:730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近日,亚钾国际拟17.64亿元收购农钾资源56%股权,通过本次交易,亚钾国际将取得老挝优质钾盐矿产资源所有权,折纯氯化钾储量将增至超过8亿吨,成为亚洲单体最大钾肥资源量企业。

中国从一个他人断言“少钾、贫钾”的国家,一步步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钾盐工业国家,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钾肥人艰苦卓绝、自立根生的奋斗。实际上,我国钾盐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2.21%。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境外钾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加强了我国钾肥保障能力。

 

我国钾盐矿产严重短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钾盐工业一片空白。为解决农业之需,为了在中国发现钾盐资源,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第一代“找钾人”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展普查和预测研究工作。从1958年起,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民族的盐湖拓荒者汇聚盐湖、扎根盐湖,开启中国人的圆梦之旅。凭借“实干兴邦,产业报国”的初心,中国第一袋钾肥终于诞生。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钾肥企业,之后国投罗钾、藏格钾肥、中信国安等一批钾肥生产企业相继茁壮成长。即使如此,国产钾肥一直无法满足国内需要。据统计,中国钾肥的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2019年仍然达到49.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消费国,但世界钾盐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我国钾盐储量仅占全球总储量的2.21%。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合计储量占据全球钾盐资源总储量的85%以上,这些钾肥行业的寡头生产商一直控制着全球钾肥产量的半壁江山。


在商务部的主导下,中国建立了钾肥进口集中谈判的制度。多年以来,钾肥进口大合同谈判在牵头单位中化、中农等长期努力下提升了中国在进口谈判中的主动权,使中国进口钾肥持续保持世界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

 

境外钾盐开发正逢其时


全球钾盐具有资源丰富、分布不均衡、生产高度集中、贸易垄断等特点,境外钾盐的开发与生产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我国钾盐资源短缺,可持续开采年限不足30年,因此“走出去”利用境外钾盐资源进行开发已是刻不容缓。

 

对此,业内专家早就提出,中国应通过在国内建钾肥生产基地和在境外建厂相结合的方式,在钾肥产量上形成国内生产、境外生产和国际进口1∶1∶1的格局,以实现中国钾肥的稳定供应,保障农业生产。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企业曾与加拿大、德国、泰国和老挝等国接触,探索钾盐资源境外开发合作的可能性,但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进展较慢。

 

2008年,中老两国达成“资源换资产、全面推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共识,随后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四川开元集团、中农矿产资源勘探有限公司、云南中寮矿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水电矿业(老挝)钾盐有限公司的四个老挝钾盐项目分别投人开发,在工程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为我国获得境外资源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此外,部分中国公司也分别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家进行钾盐矿产勘探开发的工作。10多年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历经了非比寻常的困难和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来之不易的海外拓荒之路。我国企业在10多个国家进行钾盐资源开发项目约30余个,投资金额近30亿美元,规划总产能近2000万吨,在世界7个富钾的国家拥有了数量可观的钾盐资源,钾盐勘探在多个富钾盆地生根发芽,初见成果。

 亚钾国际是主要从事钾盐矿开采、钾肥生产及销售业务。在本次交易之前,亚钾国际就已布局老挝钾矿,拥有老挝甘蒙省35平方公里的钾盐采矿权,钾盐矿总储量10.02亿吨,折纯氯化钾1.52亿吨。通过本次交易,亚钾国际将取得与现有东泰矿段相连的彭下-农波矿段优质钾盐矿产,估算钾盐矿石储量达39.36亿吨、氯化钾资源量6.77亿吨。本次交易将使亚钾国际将成为亚洲单体最大钾肥资源量企业。


中国企业在海外钾盐资源投资建设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这对于有效建立我国钾肥资源稳定供应体系,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