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氨-氢”这一储运方式拥有一定优势,但其劣势也不容忽视。液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同时不论是将氢气、氮气合成氨气还是将氨气转换为氢气,都将有一定的损耗,这一反应的转换效率也有待提高。
近日汇丰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摘要预测称,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制取的氨气很可能成为未来氢气大规模运输的重要载体,考虑到转换氢气成本低廉、氨气供应充足等优势,氨-氢这一储运方式将成为媲美液氢的新兴储运方式。随着我国氢能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解决氢气长距离运输的方法已层出不穷,氨-氢储运这一技术路线前景如何?
多国积极布局氨-氢产业 近年来,氢能热潮席卷全球,氢产业成为多国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然而,氢气的远距离运输却始终是行业的痛点。据了解,在我国氢气储运环节中,高压长管拖车储运氢气目前是行业主流,但这一方式却因储氢效率较低而发展前景受限。 氢能发展催生传统领域新需求 氨化工作为传统化工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液氨运输已十分成熟。事实上,作为一种氮氢化合物,氨在化肥、药物、日化等行业都应用广泛。在此情况下,氨也是当前全球产量最高的无机化合物之一。 氨-氢储运市场竞争力有待检验 全球范围内,目前日本、阿联酋、澳大利亚等国已将“氨”纳入其政府能源战略之中,与之对比的是,目前国内氢能行业中,氨-氢储运这一方式应用相对较少。在业内人士看来,氨-氢这一模式尽管研究热度不减,但最终能否成为工业主流,仍需考虑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并经过一定的实践检验。 韩涤非指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氨-氢这一方式可能会成为氢气储运环节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不会是唯一的解决方案。相比较来说,利用常温、常压的甲醇重整制氢或是直接利用液氢等方式也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此前也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随着氢能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在氢气储运环节中,大规模氢气管道运输预计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专家认为,尽管合成氨工业相对成熟,但要实现大规模氨氢转换,让“氨-氢”这一方式成为氢能产业的一环,目前仍需将氨分解制氢的大容量设备、纯化技术以及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环节进行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