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如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代表委员给出建议

2020-05-27访问次数:1087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中化新网 [ ]

 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确保企业供应链稳定

  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受疫情影响,原料采购、劳动力流动等受阻,全球供应链在某些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中断,这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转向区域集聚化和本土化。

  以制药、电子、汽车等行业为例,由于原料、核心零部件出口受到影响,终端产品制造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作为制造业和全球供应链的枢纽,从供应端来看,中国向主要疫情国出口占比超过20%的品类受到影响;从需求端看,高附加值的精密零部件、设备进口因供应短缺或涨价受到影响。供应链作为产业链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供应链正常运行已受到影响,现在加上疫情的原因,影响进一步加重,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现在全球生产供应链恢复最快的就是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宁高宁说,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恢复阶段,财政、货币政策已经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应对。尽管市场需求的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我国生产和供应正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港口运营、进出口运输也已恢复正常,预计未来6个月将会加速恢复。

  “除了给企业带来挑战,这次疫情期间也出现了很好的现象。大家在通讯、物流和生产方式等领域,对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运用越来越重视。这对中国企业是个大考,如果能走出来就会变得更强壮。”宁高宁说,“中国先走了一步,我觉得很好,它的作用可能会在未来逐步发挥出来。(郁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天津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李永林:提升应急物资战略储备能力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的一次全面系统的大检阅、大考验。疫情初期,全国范围出现了口罩、防护服等医护用品短缺、应急储备不足、生产滞后的情况。从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出发,建议国家统筹布局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在总结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央企业在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的“压舱石”“顶梁柱”作用经验的基础上,聚焦产业链协同和资源共享,深化国家层面的应急物资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今年1月下旬,全国每天口罩产量不到1000万片,一段时间内每天能调拨到湖北抗疫一线的N95口罩甚至不足1万片。市场资源紧张,口罩产业链条各环节资源配置失衡,囤积居奇、恶意炒作、商业欺诈现象不断浮现,一定程度加剧了社会恐慌,影响了国家调动各方资源开展疫情阻击战的战略部署。

  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短板和弱项也引起国家领导层的高度关注。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

  李永林建议,应依托产业协同提升应急物资战略储备能力。其中,工作重点由单纯的应急物资储备,向前延伸至应急物资的制造链、供应链、全产业链的各环节,确保在面临重大应急突发事件情况下,快速调配资源、释放产能。

  同时,他建议加快建设开放共享的应急储备资源物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战线主力部队的作用,统筹中央企业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资源,适当补充社会电商资源,实现应急储备在全国范围、全产业链条、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宋汶聪)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呼吁:遏制染料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下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浙江龙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欧其提交了《关于遏制染料及中间体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建议》。他表示,受中美贸易战、印度反倾销诉讼以及国外同行激烈竞争的影响,加之国内环保节能要求提高、人工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国内中间体企业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削弱。此外,不少中间体又是新材料的单体或原料,这些关键产品制造能力、市场能力的弱化,将严重削弱我国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制造能力,影响着众多产业链的竞争力。

  为此,欧其呼吁,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应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组合拳”。

  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

  据欧其介绍,目前,我国染料工业无论是生产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列世界之巅。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量已占世界生产总量的2/3以上,可生产的染料品种有1200多个,同时,我国已成功开发出近500个新型环保型染料,近10年获得国际染料索引通用名的中国染料达数十个,癌症等示踪染料更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在染料及中间体产业掌握国际话语权,但受国际竞争及贸易摩擦加剧、国内优质供应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等多方面影响,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近期明显减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染料及中间体产业链供应链更是造成强烈冲击,出口量连续下降,关键中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骤降。”欧其说。

  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染料出口总量比上年下降20.3%,2019年染料累计出口21.7万吨,比上年继续下降1%。关键中间体间苯二酚在国际市场上需求约为4万吨/年,2019年我国间苯二酚出口共计9483吨,比上年下降了24%。

  欧其还表示,印度染料企业凭借价格等方面优势,不断蚕食中国染料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印染料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从印度进口染料26530吨,比上年增长23.4%,而出口到印度的染料只有12206吨,只相当于进口量的46.0%。在活性染料领域,我国原先占据主要份额的国际市场完全被颠覆,2019年,我国活性染料出口量为6.5万吨,只为印度活性染料出口量43.3%,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印度和东南亚国家正在抓住我国染料工业面临的困境,利用优惠政策等优势大力吸引我国企业前往投资。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或正在考虑向外转移产能,有的已经进入考察调研等实质性阶段,产业空心化苗头已经出现。

  “中印染料行业竞争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应引起警惕。如果染料竞争力得不到根本提升,历经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市场、技术及产业链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可能会拱手让人,未来很有可能出现染料全部都需要进口的局面,甚至连军需的染料都要依赖进口。而且,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欧其对此表示担忧。

  优质供给体系尚未形成

  据欧其介绍,这些年来,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加速落后产能淘汰,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提质增效成果显现。与此同时,产业仍存在落后产能重复建设、优质供给体系未完全形成的问题。

  欧其进一步解释说,染料及中间体生产原料广、产品多、工艺复杂,且对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加之对产品运输成本的考虑,企业多沿江、临海布局。多年来,不科学、不环保、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使长江经济带地区的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累积了一些落后产能。随着恢复长江生态攻坚战、化企入园、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搬改关、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工作不断深入推进,部分染料及中间体产业的落后产能却没有进行技术升级,只是简单地将落后技术向西、向北、向乡镇转移。继宁夏、内蒙古之后,东北地区的吉林、黑龙江,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甚至新疆,以及经济落后的福建等地区成为染料及中间体企业新建项目的重要目标地区。

  在一些地区,由落后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欧其举例说,甘肃酒泉的金塔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年之内就有年产1.5万吨对硝基苯胺及染料生产项目、1000吨碱性品绿染料中间体以及1200吨酸性橙II染料中间体等多个项目提出建设申请。而该园区2019年8月9日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4个染料中间体项目都存在非法生产、非法排污等严重环境问题。

  “在长江经济带地区,这些污染物要达标排放需要经过特殊的专业处理及大量的资金投入。正是因为有了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可能,长江经济带的一些染料及中间体企业就不再进行技术和环保方面的投入,而是将产能向西、向北、向乡镇及农村进行转移。这样的转移在将污染带入承接地区的同时,还伤害了那些通过大规模投入、技术改造及产业升级而保持环保先进的企业的信心和利益,不利于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优质供给体系的形成。”欧其表示。

  打好产业链优化组合拳

  当今世界,随着产业分工深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链的竞争。打牢我国染料及中间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遏制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业链国际竞争力下降,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组合拳”已经刻不容缓。

  为此,欧其建议:

  一是要堵漏洞、强弱项,夯实产业基础能力。特别是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技攻关、联合攻关,加快突破一批短板技术和“卡脖子”产品。

  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破解创新载体资源分散、力量单一的难题,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的整体布局和创新链协同,以企业为主导,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组建一批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应用创新为主的产业创新联盟,强化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

  加快重点产业链填平补齐。以细分产业链为重点,按照国内空白、具备一定工程化和产业化基础、已替代进口但性能参数有差距等不同程度,分类建立重点产业链技术、装备、关键材料等短板技术清单。对近几年可能突破的产品或技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采取“技术悬赏”“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方式,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牵头开展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

  加速开展国际化并购重组。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促进,围绕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展技术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是要培育关键领域领军企业,提升产业链控制力。要从全产业链控制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两个方面入手,一手抓产业生态主导型大企业培育,一手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培育生态主导企业,聚焦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形成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以及世界一流的“链主”式企业。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强未来技术储备,形成核心技术持续领先优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世界“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为标杆,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做精做专做优染料中间体等关键环节高技术产品。

  三是要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速优化供给体系。在当下认知中,染料及中间体产业是污染行业,但其实个别企业环保工作做得不到位,染料及中间体产业具有高污染风险,但不一定就会造成高污染,污染防控应通过治理和法治提升来完善。

  深入环保执法,营造公平市场氛围。建议成立专业的环境保护法庭,加大环境案件的审理力度,加快结案速度;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力度,严格审核企业环评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审核其环保设施的投入和实际运行情况,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则限期淘汰;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透明度,建立失信企业名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氛围。

  统筹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加速优化供给体系。在染料及中间体产业迁移的大背景下,要统筹制定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做好环境总量控制“一盘棋”。建议主要河流上下游流域尽快出台全流域产业政策。产业区域布局要跟产业链条走,谨防大迁徙后新的安全和环境重大问题发生。环境脆弱地区应将染料及染料中间体产业出台“禁入”政策,或开立环境负面清单。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逐步转变为“招商选资”,建立产业承接环境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环境容量、经济基础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引入染料及中间体企业在符合生态要求的大前提下,提质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对于已引入的企业,建议全面推进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从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亩均增加值等方面定期对企业效益进行考核评级,加快扶优劣汰。(魏少平 翁国娟)


  全国人大代表,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孙桂泉:突围供应链中的“技术孤岛”

  在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还要发挥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突围产业链供应链中存在的“技术孤岛”,尤其是要解决“卡脖子”的关键环节,拉出清单、列出计划、重点攻关,实现“点”的突破;引导市场进行产业链要素集中投入,解决上下游之间的应用难题,形成“线”的拉动,构建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关键原料的产业链国内闭环体系。

  同时,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产业,政府部门不能对化工制造型企业“闻化则危”,采取“一刀切”式的监管,要帮助企业在符合标准、符合法规的前提下,推动产品和技术升级,提高安全、环保的软硬件水平,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