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谈判达成,美国进口农产品将大增!会冲击国内农业吗?

2019-12-18访问次数:797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新华社 [ ]

据新华社消息:中方关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声明于12月13日晚对外发布。声明说,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已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

当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中美经贸磋商有关进展情况。


宁吉喆说,扩大中美贸易合作对美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扩大中美能源领域合作也是美国的现实选择。


宁吉喆说,中国将增加采购优质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美国农产品,但目前第一阶段协议文本正在履行审核程序,涉及协议具体内容和数据今后再发布。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关于中国自美进口农产品若大幅增加会否对国内产业带来冲击问题时,韩俊说,这次中美双方达成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将是一个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协议。协议的实施,将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对美国的出口。谈判过程中,中方始终坚持自身合理诉求,经过反复磋商,美方近期先后公布了允许中国自产熟制禽肉、鲶鱼产品输美的最终规则,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等国之后能向美国出口自产原料熟制禽肉的国家,也是目前全世界可向美国出口鲶鱼的三个国家之一。此外,美方还同意公布中国的香梨、柑橘、鲜枣输美监管通报程序,允许这些产品向美国出口,并在协议中就尽快解除中国输美水产品自动扣留等作出了积极承诺。这其中一些谈了十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实质性突破,这些成果将会对我国相关产品的输美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我国农业行业扩大对美国的出口,为我国农民和产业界争取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实施这个协议,会大幅增加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中国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强劲,进口会进一步扩大。中美同为农业大国,两国农业互补性非常强,是天然的农业合作伙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经贸摩擦之前的正常年份,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一直稳定在很高规模上。受加征关税影响,2018年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减少到16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7%。今年1至10月份,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达到10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0.8%。协议的达成和实施,将会解决两国在农产品和食品贸易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消除很多分歧,也会为解决两国长期关切奠定很好基础。协议实施以后,我国大幅度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进口,这有利于填补我国国内农产品供求缺口。我国85%左右的大豆要靠进口,一年大豆进口量在9000万吨左右。今后我国还会从美国扩大进口一些当前国内市场急需的农产品,比如猪肉、禽肉等,这些产品的进口不会对我们的国内农业产生冲击。协议实施以后,我们会从美国进口一部分小麦、玉米、大米,数量严格控制在关税配额范围之内。中国自国际市场进口小麦、玉米和大米,主要还是适度调节国内余缺。


总之,我们会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要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第一阶段协议中食品和农产品章节充分贯彻了两国元首在阿根廷和大阪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体现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中美农业合作,强化农业在双边关系中的重要支柱作用。在回答日本经济新闻记者关于中方除农产品外还会扩大哪些美国产品进口规模问题时,宁吉喆说,由于中美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在很多领域有扩大贸易合作的潜力。除农产品外,按照市场化原则和WTO规则,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帮助和促进中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按照需要,在能源、制成品、服务等领域扩大自美进口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