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难缓 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出路何在

2018-08-29访问次数:1456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按照目前天然气开发增产的态势,预计“十三五”末,天然气生产供应缺口更大,保供压力更大,安全形势更加突出。

  “在未来天然气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能源转型,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近两到三年,甚至三到四年这个时期,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本没有办法缓解。”在8月25日举行的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李英华做出了如上判断。

  李英华坦陈,天然气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一是上游投入不足,国产气的产量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二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我国管道里程仅有7.4万千米,相当于美国的15%,而管网负载程度却相当于美国的两倍。此外,储气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地下储气库只有全国表观消费量的3.2%,导致天然气保供非常之难。

  艰巨的保供难题

  根据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8)》,2017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呈现供销两旺态势;2018年,我国天然气仍将快速发展,预计表观消费量在271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13.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表示,我国迎来天然气的快速发展期,研究表明,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分别为10%、15%和18%左右。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由此带来天然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深层次问题,下一步急需高质量发展天然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其核心问题是加快构建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潘继平则在分析我国天然气产供形势时指出,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无法满足更快的消费量增长,导致了对外依存度的快速攀升,加之我国缺乏储备等供给保障体系,在此情况下,我国天然气的安全形势趋于严峻。

  “按照目前天然气开发增产的态势,预计‘十三五’末,天然气生产供应缺口更大,保供压力更大,安全形势更加突出。我们迫切需要加大国内资源的开发,推进天然气显着增产增供。”潘继平对记者说。

  然而,天然气增产增供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资源品质的下降和劣质趋势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勘探开发难度,同时又面临着开发成本偏高的限制,制约了天然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勘探开发投入下降,导致新增储量和产量下降;油气体制改革之后,政策体系亟待完善,制约了天然气潜力的释放;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和创新,也滞后于天然气快速开发和增储上涨的需要。

  出路何在

  贾承造指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谋划,整体务实推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释放产供的潜力,健全天然气资源多头供应。国内方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油气勘察体制改革,加强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同时加快推进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的攻关与产能建设。国际方面,优化进口天然气结构和布局,海陆并进,保障进口,加强与重点天然气出口国的多双边合作。

  稳定供需关系,健全天然气需求侧管理。建立天然气发展综合协调机制,煤改气坚持以气定改,在落实气源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突出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区域。建立和完善天然气领域信用体系,对严重的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建立健全天然气供需侧管理,细化预警、调峰和应急机制,准确预测天然气的需求,重点做好冬季供暖区的需求预测。建立天然气供需预警机制,健全通报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分级调峰制度。

  建立有效的储气能力和有序的储气调峰市场机制。加强储气能力的建设,建立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储罐为主、以管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调峰机制,2020年形成供气企业不低于其年销售量的10%,地方政府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同时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进机制,加快推进管道LNG接收站项目建设,专项推进管道的互联互通。

  构建天然气协同发展的监管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理顺天然气的价格机制,同时加快天然气改革的步伐。

  潘继平则建议道,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持续有效推进上游市场化的改革,构建充分竞争和多元化的油气勘探开发市场体系,核心是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油气矿业权流转,不断引入竞争,增加投入,激活存量;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取消陆上、海上两个对外合作的专营权,可以考虑完善合同等方式,确保油气资源的国家所有者的权益,进而促进开发,增储上产;加强重大理论、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攻关,大幅度降低成本,推进资源规模效益开发;健全完善油气资源开发政策,统筹推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来源:能源杂志

  拓展阅读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速趋缓,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然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较慢,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问题不容忽视。 8月2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有识之士们发表了真知灼见。天伦燃气董事局主席张瀛岑先生的呼吁赢得与会者广泛共识:“第一,加大乡镇煤改气的支持力度,在整体规划上统筹,避免跑马圈地不建设的现象;第二,加大分布式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像支持新能源汽车那样支持分布式能源。”伦燃气董事局主席张瀛岑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并向全社会发出呼吁。

  作为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张瀛岑先生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一年两会提案均与能源发展和民生相关。令他自豪的是,因为脚踏实地调研,且事关民生,他的议案很多得以落实。而此次向社会发出呼吁,也是张瀛岑在多年扎扎实实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他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详细阐释了此次呼吁的内容。

  “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大乡镇煤改气的支持力度,气源供给方面加大协调力度,保证居民充足用气和调峰用气的现象,避免改而不用,此外通过各种形式在乡镇地区加强安全用气;第二方面分布式能源提出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实际情况是应用得比较有限,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补贴力度,像支持新能源汽车那样支持分布式能源。”

  张瀛岑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对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的制度不断加大,10部委去年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攻坚行动方案。国务院今年又下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节能减排以气代煤势在必行。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角度,发展天然气化乡镇同样势在必行。

  “根据测算,居民使用天然气可以节约50%-60%,在日常使用中容易增加黏性,避免电代煤的不彻底和改而不用的尴尬情况。国家出台了关于国有资本对加大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国有企业引导民间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的投入,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和效力。”张瀛岑的阐述有理有据。

  张瀛岑表示,中国能源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商机。尤其是乡镇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目前正有40%的人口生活在乡镇地区,绝大部分乡镇人口尚未使用管道燃气,乡镇天然气渗透率不足5%,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如何把握这一历史的机遇?张瀛岑坦言,一方面,要有前瞻性,抓住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天伦燃气作为一家以发展清洁能源为使命的运营商,一直致力于天然气的使用和推广。努力抓住行业发展的每一个机遇,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出乡镇煤改气新模式:

  首先是突破性传统的接入费的收入模式,为乡镇居民免费安装管道燃气,不收安装费,通过政府的补贴和销售收入获得长期回报,

  其次与政府的投融资等相关平台合作,以大规模的集中安装,代替传统模式的分散式安装,如此模式可以大幅度降低单户安装成本。今年6月,天伦燃气和河南省最大的省级投融资公司合作成立了100亿乡村煤改气的基金,首期10亿已经到位,与国家政策性银行签署了协议,未来五年内安装1000万户乡镇居民的煤改气。

  深具家国情怀的张瀛岑不仅抓住历史机遇,在关注民生项目的同时,通过资本运作让更多的老百姓用上天然气。据介绍,天伦公司从2010年开始用了四年时间成功在香港上市,进而八年磨一剑的管理能力有了释放性的输出。

  截止目前,已在全国16个省份拥有58个城市燃气项目,51个交通燃气项目,2个LNG工厂,6条长输管线。2015年引进了世界银行旗下的金融公司RFC,出资1.5亿美元入股天伦燃气,成为天伦燃气的第二大股东。而这一切的运作,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另一方面,就是政府部门要助力企业在乡镇投资天然气,在政策上激浊扬清,对于跑马圈地的投资商,一定要从制度上予以清除,比如,投资商三个月没有实施工程就应该吊销牌照,让更加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开发,从而保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张瀛岑言辞恳切。

  展望未来,张瀛岑充满信心:“随着国家乡镇煤改气工程深入推进,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规模效应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