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化工产业规模大,园区数量多,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拥有各类化工园区199个,但入园企业仅为2978家,仅占全省化工企业8000家的37.2%。
行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空间布局相对分散等问题,尤其是山东地处“2+26”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地带,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持续增加,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明显。
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化工产业发展,把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加快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大任务,化工园区提质升级、规范化管理需求紧迫。
在此背景之下,山东省七个月之前就发布了《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山东省公布了首批通过拟认定的33家园区。此次第一批33家园区拟认定名单出炉,将山东省化工园区大洗礼的乐章推向高潮,省内199家园区何去何从,规范之路越来越清晰。
这些园区经历了园区申报、材料审核、现场核查、专项领导小组研究四项严格考验,号称史上最严的化工园区认定,经历了怎样的历程?首轮胜出的园区到底都有谁?认定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接下来的认定工作如何安排?兴园研究第一时间为您带来独家发布与解读。
山东省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大事记
山东的各个地市的拟认定数量列表
山东17个地市,只有四个地市没有园区进入到第一轮拟认定当中。进入拟认定大名单的13个地市,33家园区,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有11家,占到了整体的1/3,剩余依次为新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医药化工、盐化工。
每个园区的产业、批复面积、
主要企业(1-2家)
以上详细列述了“山东省第一批拟认定省级化工园区”的产业情况和区内重点企业情况,在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本批次园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占到了整个数量的51.5%,但是这些园区第二产业均是新材料/精细化工。
山东的化工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正在向中下游发展,并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下游产品的招商引资与创新技术的研发上面。
顶着“史上最严化工园区认定标准”帽子,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的这份拟认定名单,不单是对已认定园区的广而告之,其中也包含了相当大的信息量。
园区名称从原来的循环园区、医药园区等改成了统一的化工园区。
首先,通过认定的园区名称从原来的“循环经济”、“精细化工”、“高科技”、“绿色”等园区更名为统一的化工园区。今年3月,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曾发布通知,要求申报园区规范名称,不得使用具有评价性、特色性的词汇,除国家部委和省政府公布的名称,协会或其他组织认定的园区名称不能继续使用。
园区认定过程中对园区规划及园区四至要求明确。
同时,公示名单中明确标注了认定园区的规划面积及四至范围,这正是认定标准中两大基本要素:建成区连片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或者规划连片面积在8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四至范围内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部分。
山东省综合园区和专业园区申报持续进行,会适时公布下一批。
综合园区认定工作在九月底完成,专业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测企业认定工作年底完成。
统一的名称、统一的标准,经过严格认定争得一席之地的化工园区,能否浴火重生还有待考证。但是,山东省点燃的这把星星之火,似乎已掀起全国化工园区规范整顿的燎原之势。
附:山东省第一批拟公布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名单
来源:兴园研究一化工园区研究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