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院士专家等“大咖”呼吁:补齐国际标准短板,掀起生物刺激素大变革!

2018-05-09访问次数:553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生物刺激素作为一种新兴的农资产品,在国内外农资领域均备受关注。该类产品可以改善作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农药效果和肥料的利用率,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的目的。据统计,生物刺激素全球市场份额已达数十亿美元,国内市场12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20亿元。

生物刺激素国际标准面临调整


  关于生物刺激素概念不明、标准缺失的问题亦由来已久。生物刺激素虽然是一个新品类,但实际上中国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工业产品,如微生物肥料、氨基酸类肥料、腐植酸类肥料、黄腐酸肥料、海藻肥等,均含有生物刺激素的某一种或多种成分,且多数登记为肥料来生产、销售。由于其并不属于传统肥料,国际上对此类新兴产品的定义、分类、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等各方面均尚未达成共识。市场鱼龙混杂,急需相关法规及标准以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及市场活动。

  但是2018年这项工作获得突破。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生物刺激素行业在国际标准制定、生产使用法规、品牌打造与技术落地方面紧锣密鼓的发展着。上个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技术委员会(ISO/TC 134“Fertilizers, Soil conditionersand Beneficial substances”)投票通过决定成立生物刺激素的特别小组,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也正在被提上日程。

  对此,生物刺激素行业在国际标准制定、生产使用法规、品牌打造与技术落地方面进展迅速,监管加码。欧洲也正酝酿制定国际标准,中国同样不甘落后,国内标准制定已提上议程。作为肥料和土壤调理剂专业领域内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工作组织,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5)将于2018年4月24日-26日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史丹利路史丹利会议中心举办“生物刺激素国际法规及标准论坛”。


4月份生物刺激素迎来标准节点?


  院士专家提醒——生物制造将成各国竞争制高点

  在一系列问题面前,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只有一条: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努力增加土壤输入,实现耕地的可持续生产。“我们无法使耕地变多,但完全有能力让它们变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据悉,此次论坛还将邀请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ISO/TC134“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技术委员会主席William Lacey Hall Jr.、秘书Mojdeh R. Tabari,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生物刺激素技术委员会主席Benoît Planques、美国生物产品工业联盟(BPIA)执行董事Keith Jones以及欧盟生物刺激素工业协会(EBIC)KristenSukalac等中外国专家分享生物刺激素行业标准制定的经验;届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将国内外生物刺激素的生产使用及法规标准制订的进展进行介绍。

  同时,为了推进生物刺激素国际标准修订,在本次论坛上,ISO/TC 134 "Fertilizers, Soil Conditioners and Beneficial Substances"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34“肥料、土壤调理剂和有益物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将携手推进生物刺激素国际标准修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