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中国所谓粮食自给率偏低只是结构问题

2017-07-28访问次数:738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我国或将迎来粮食进口的新增长期。720日,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谈判后,我国首次允许美国向我国出口大米;713日,中美签署了史上数量次大的大豆进口合同,中国企业将从美国进口1253万吨大豆。然而,大量的粮食进口似乎与我国的现状不符,这难免引起民众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担忧

近十多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逐年增长。2015年,我国更是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在过去总产量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希望提高国内主粮的产量,实现主食的自给自足,这是我国的政策目标。而在粮食增产的背景下还要加大粮食进口让人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中,几乎尽数用于加工原料,不用于商业化种植,其中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2016年进口量创下新高的大豆便是畜禽饲料的代表之一,因为大豆饲料能让猪、鸡迅速增肥。这反映出我国粮食自给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事实上,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诸多政策保障措施已出台。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作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2017410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