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粮食实现了稳产高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一直存在不少隐患并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保护耕地面临挑战。我国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到威胁。据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4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十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了1.2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可见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同时,极端天气频发,对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了重大威胁。再加上,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粮食生产,而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也危及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系统恶化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农业化学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剧了粮食安全的担忧;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影响到了粮食安全。
其次,外资并购正在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目前,虽然我国稻米、小麦的自给率已达到90%以上,但是玉米和大豆的自给率却有所下降,尤其是大豆自给率仅30%,而进口依存度却达到70%。由于外资的并购与侵蚀,我国对粮食的控制力在减弱,对外依存度在扩大,转基因产品从长远看可能会危及人民的健康。此外,不论是进口的大豆还是玉米,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而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都是国际社会争论的话题。
业内专家指出,为了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要有长远规划,要有动态应对之策。首先,要切实保护好基本耕地;其次,依靠科学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再次,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最后,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立国家与农户相结合的粮食储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