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USDA)4月供需平衡报告显示,大米数据持续利空,全球大米供需形势继续保持宽松局面,期末库存再创历史新高,国际大米出口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4月USDA供需报告显示,因预期产量增加,2016/2017年度全球大米供应上调80万吨,至5.973亿吨;全球大米消费上调40万吨,至4.792亿吨;全球大米进口数据下调,因印尼和沙特阿拉伯进口数据调低。出口数据略微下调,是因为埃及和巴基斯坦的出口降幅大于美国的增幅。由于供应增长速度超过消费量,导致2016/2017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达到1.181亿吨,比上月预测值高出40万吨,也是2001/2002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东南亚冬春季大米已经陆续上市,随着大米生产形势的好转,主产国大米产量增加已成定局,预计2017年全球大米出口总量继续呈增长势头,国际大米出口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米价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中国大米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历史上一直是大米主要出口国,在国际大米贸易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年度大米净出口量一度高达350万吨,然而这种情况从2012年开始出现逆转。主要原因是近几年全球大米产量高企,价格稳中下降,而国内大米价格受原粮价格不断上涨带动逐步走高,国内外大米价格出现倒挂,进出口形势也随之出现转变。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量一举从上年的58万吨增至235万吨,增幅高达305%;而相应的出口量却较上年减少一半,仅为28万吨。至此,中国从大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大米净进口国,且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现在进入2017年,中国大米进出口趋势有所变化。大米进口量出现下滑,而出口量则大幅增长。海关数据显示,1~3月我国出口大米20.44万吨,同比增加16.27万吨,增幅390.17%。据海关统计,2017年前两个月我国共进口大米45.39万吨,同比减少0.86万吨,减幅1.86%。随着全球大米供需形势的进一步宽松,国内外大米价差进一步扩大,后期大米进口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大米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持续存在并进一步加强。后期需重点关注中国新季稻米生长情况、越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大米市场动态及中国打击大米走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