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对中国发出的贸易施压信号中,农产品可能是个重要领域。在美国总统大选战最终阶段开始,中国迅速扩大了对美国大豆的进口。2016年9月1日~12月上旬,美国大豆累计出口量为2782万吨。其中,相当于总量3/4的2114万吨是面向中国出口的,同比增长了30%以上。中国扩大进口一方面显示国内饲料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是针对偏向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特朗普政权而提前采取行动。实际上,中美之间围绕农作物已经出现贸易摩擦。2016年9月,美国以中国政府对小麦等进行过度补贴支撑国内行情,妨碍美国出口为由,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中国政府也采取了对抗措施,对作为饲料原料进口的美国干玉米酒糟征收了反倾销税。另外,特朗普当选后称,“(中美)贸易失衡”,表达了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想法。对此,中国媒体警告称,“作为报复措施,将停止进口美国大豆和玉米”,双方互不相让。全球谷物已经连续4年丰收,供给过剩感较强。2016~2017谷物年度(2016年9月~2017年8月)美国的大豆和玉米产量刷新了历史记录,巴西的产量也持续增加。如果贸易摩擦激化,销路较窄的美国谷物将出现库存积压。目前,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一度逼近每蒲式耳10.8美元,涨到了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在特朗普政权下,市场行情可能会回软,使农户的经营状况变得更加严峻。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所长美甘哲秀估计,“特朗普政权将提高农作物的出口竞争力”,但他把扩大出口重点放在农作物上可能会产生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农产品贸易既是一个可能的摩擦点,也可以成为中国与美国进行贸易博弈的一个筹码,毕竟,一个占美国大豆出口量3/4的市场,是有不小的话事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