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1月17日对外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全社会用电量预期为6.8万亿至7.2万亿千瓦时。2020年,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增强能源安全战略保障能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清洁替代水平;保持能源供应稳步增长,国内一次能源生产量约40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39亿吨,原油2亿吨,天然气2200亿立方米,非化石能源7.5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20亿千瓦左右。
《规划》称,“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第一,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回落。未来5年,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耗能产品需求预计将达到峰值,能源消费将稳中有降。在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能源消费增速预计将从“十五”以来的年均9%下降到2.5%左右。第二,能源结构双重更替加快。“十三五”时期,煤炭消费比重将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将显著提高,我国主体能源由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双重更替进程将加快推进。第三,能源发展动力加快转换。能源发展正在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体制和发展模式创新将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化、智能化发展,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业态。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来源逐步由传统高耗能产业转向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能,现代制造业、大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将成为新的用能增长点。第四,能源供需形态深刻变化。随着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低风速风电、太阳能新材料等技术的突破和商业化应用,能源供需方式和系统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将越来越多地满足新增用能需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在新城镇、新农村能源供应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第五,能源国际合作迈向更高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实施,推动能源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开放交融,有利于全方面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形成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