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资讯

加入世贸15年 我国大豆产业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2017-01-12访问次数:598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15年了。15年前,按照承诺入世后实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我国取消对大豆、油菜籽等进口关税壁垒。相比于玉米、大米和小麦等粮食品种,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大豆是贸易保护程度最小、市场开放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品种。也因此,国外转基因大豆随之潮水般涌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11月我国进口大豆784万吨,比10月提高50.5%,比2015年同期提高6%,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点,这主要是因为压榨厂赶在消费旺季到来前补充库存。2016年,我国种植大豆的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信息,2015年收获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已下发,其中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分别补贴每亩130.87元、每亩139.72元、每亩200元以上,均高于上年补贴额度。这促进了我国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大豆播种面积。 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15.6万公顷,总产量为1250万吨。播种面积较2015年增加56.6万公顷,增幅8.6%,产量提高89万吨。其中,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53%,黑龙江省增幅达64%。但由于黑龙江、内蒙古局地遭受雹灾、旱灾和早霜,南方局地受暴雨灾害等影响而减产,这使全国大豆产量增幅不及面积增长幅度。专家认为,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价格。当前,进口转基因大豆到岸价约每吨3000元,而国产大豆售价约每吨3900元。同时,科技推广应用较难。张福礼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豆农都追求效益以维持生产生活,鉴于当前国产大豆低迷状况,多数豆农在节省成本上“动起脑筋”,弱化科技投入。在耕整土地上减少程序,生产资料投入上避优选廉,田间管理上简单粗放;收获后存储上品类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