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部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总站副处长郑顺安表示,结合多部门调查结果判断,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大约有1.8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0%~15%,集中于我国南方地区,污染区域主要是工厂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溉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此外交通要道两侧、一些农业基地周边也都是污染区域,耕地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局部形势比较严峻。据环保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轻微污染耕地占13.7%,轻度污染耕地为2.8%,中度污染耕地1.8%,重度污染耕地1.1%,可见重度污染区比例还较小,耕地修复前景广阔。按照今年出台的“土十条”规划,2017年底前将出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到2020年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4000万亩。对此郑顺安表示,这4000万亩中的重点地区是南方酸性土壤中的稻米镉超标地区,在这些地区将大面积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等安全利用措施。而对于重度污染地区,“土十条”要求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到2020年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力争达到2000万亩。但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也指出,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防控技术信息化程度低,无法高效管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对农田修复的评价尚没有展开过,同时成套化适用技术少、成本高,资金投入过度依赖政府。他指出,耕地污染防治实施主体是农民,因此需要采取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技术,以便实现大面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