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吴晓透露,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仅6.5%,为近年来的最低。这一增速也低于同期的经济增速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以后,我国农民已经连续四年收入增速下降。当论及造成此现象原因时,吴晓表示,一方面,玉米、稻谷等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的产大于需。这是因为国内农产品较国外贵许多,国内粮食收购价格改革也越来越偏向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降低了价格的支持水平,最终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另外,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之下,近几年无论农民工数量、工资水平、工资增速都在不断下降。而这种情况估计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还会持续。当谈到未来可能的政策举措时,吴晓认为要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需要从完善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农业多功能性等方面寻找适应本国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在具体政策方面,吴晓表示下一阶段,要切实将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作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更多的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要指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下降警惕关注,这不仅有违政府工作报告中所给出的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同期经济增速的目标,还会直接对实现小康目标梦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