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rtz刊文称,2007年开始,大宗商品中食品门类价格大涨。联合国的一个全球粮食(玉米、大米、小麦等)价格指数2008年的点数足足相当于2000年的2.8倍。2008年危机后,逃离房地产泡沫的资金涌入了农产品期货,客观上加剧了危机。尽管之后,伴随市场平复下来,农产品价格也回落了一些,但是这些粮食的价格当下依然相当于本世纪初的2倍左右。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有4400万人被推到贫困线下,不满的情绪造成了全球性的骚动和抗议浪潮。那么,食品价格到底是为什么上涨的?德国和波兰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指出那些全球大化肥垄断企业才是罪魁祸首。进行大规模粮食生产,是不可能离开化肥提供的氮、钾等营养成分的,不然地力就会迅速耗尽。这个化肥大卡特尔的成员包括加拿大的Potashcorp,美国的美盛(Mosaic),俄罗斯的Uralkali和白俄罗斯的Belaruskali等。“由于欧佩克的软弱,这些卡特尔受到的关注远远低于应该的水平。”汉诺威大学经济学家格纳兹曼解释说,“化肥行业的卡特尔规模要比欧佩克小得多,但是在他们自己的系统当中却有着更强大的效力。”研究发现,这些全球领先的化肥企业往往并不直接竞争,而是进行合作,在私底下悄悄就价格达成一致。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最充分地利用任何可能的市场冲击来集体涨价。格纳兹曼和波兰科学院的斯派万诺夫斯基指出,这才是2007年至2008年食品危机中食品价格大涨的真正原因。“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化肥价格的翻番导致了食品价格长期增长44%的结果。”他们写道,“在1974年和2008年危机当中,化肥价格都上涨了2倍还不止,要理解‘正常’和‘危机’时期的粮食价格,化肥很可能正是那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