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工信部是如何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下一步将如何推动大型和特大型企业搬迁任务按期完成?
陈克龙:谢谢您的提问。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部署,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应急部等14个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建机制、摸底数、优环境、强督促,有序推进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截至目前,列入搬迁改造计划的1176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已完成1139家,完成率97%。其中,列入第一阶段任务、应于2020年底完成的1089家企业全部按期完成;列入第二阶段任务、须在2025年底前完成的87家大型和特大型企业,50家已完成,37家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通过实施搬迁改造,累计消除40个重大危险源,解决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和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问题;累计关闭退出落后合成氨产能184万吨、甲醇产能124万吨、尿素产能9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500万吨。通过实施搬迁改造,部分企业加快退城入园,实现安全统一监管、环境集中治理、上下游协同发展;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向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提升了竞争力。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专项工作组成员单位,持续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确保2025年全面完成任务。一是稳步推进搬迁改造任务。开展“挂图作战”,对照37家企业搬迁改造进度计划,加强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督促按节点完成任务。二是妥善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督促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异地迁建项目安全风险防控,避免安全风险转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采用安全有效措施,避免次生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三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组织经验总结交流,引导采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等改造提升,促进企业搬出质量效益,提升竞争力。谢谢大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原材料工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基本保障和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请问原材料工业在质量提升还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将如何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冯猛:谢谢您的提问。我国已是名符其实的原材料工业大国,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和产品体系,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对照制造强国建设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部分原材料产品质量还不够高,高端新材料和“货架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我部将推动出台《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三方面9项重点任务和原材料品种培优、原材料品质提升、原材料品牌建设3项重点工程。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温合金、高性能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等产品和服务对重点领域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质量分级和追溯体系更加完善,建设关键基础材料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培育一批质量过硬、竞争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产品进入全球中高端供应链。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推动方案任务落实。一是加强宣传推广。遴选一批“三品”工作实施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典型案例,提升企业知名度。二是推进材料标准体系化建设。制定“十四五”原材料工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以及消费者关注的标准体系。开展重点行业标准评估,清理整合重复、低效、无效标准,加强质量和品质类标准制修订。三是支持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应用。建立完善大宗化、绿色化、高端化的材料体系,推动出台《加快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丰富基于非粮生物质的含碳化学品、聚合物、产品等生物基材料体系。四是推动原材料品牌建设。组织开展原材料工业品牌价值评估,推动产品品牌试点示范,努力打造一批原材料高端品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