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原材料工业作为高载能行业,是如何立足实际稳妥有序开展绿色低碳行动的?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谢谢您的提问。原材料工业因工艺特点等因素影响,是能耗碳排的大户,是高耗能也是高载能行业,也是为下游产业输入能量的行业。据有关机构测算,原材料工业碳排放约占规模以上工业排放总量的2/3以上,约占全社会排放总量一半以上,是节能降碳的主战场。我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注重先立后破、统筹推进,科学制定行动路线,注重在保障高质量有效供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双碳”工作。
一是编制重点行业碳达峰方案。近期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了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对原材料工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同时,我们牵头制定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碳达峰方案,拟于近期发布实施;配合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行业碳达峰方案。
二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重点领域碳达峰标准体系。制定高碳产品和高耗能产业目录,研究开展分级分类管理。会同四川省编制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建立23家行业典型企业联系机制,开展“解剖麻雀”碳足迹跟踪式调查分析。
三是加大低碳技术推广力度。组织遴选原材料工业“二十大低碳技术”。编制有色金属行业低碳技术路线图,发布鼓励推广应用技术和产品目录,积极推动氢冶金、非高炉炼铁等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
四是实施绿色低碳技改行动。围绕“对标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明确标准路径,推动实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改行动。积极发挥化工等行业碳消纳、碳固定优势,探索各行业互联互通、共生共赢的耦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产业循环发展。推进钢铁工业超低排放改造、清洁生产和能效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落实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碳达峰方案,着力在淘汰落后产能、开展节能低碳行动、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生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支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先进技术示范试点,加快提升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贡献行业力量。谢谢大家!
当前,原材料工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于其他行业。请问工信部在推动原材料工业数字转型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深化成果?
冯猛:谢谢您的提问。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产业发展高端化、绿色化和安全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原材料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具有原料来源多、工艺流程长、工况环境复杂等特点,数字化转型要求高,难度大。近年来,原材料工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探索与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路径。我们重点开展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明确加速产业转型数字化是“五化五工程”的重点任务之一。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政策文件,组织编制石化、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开展数字矿山、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及智慧化工园区创建。编选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召开数字化转型先进企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加快成功经验、先进模式推广。指导成立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构建跨领域共赢生态圈。
总体看,原材料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走在了前列,2021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已建成6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7家智慧化工园区,培育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如,宝武集团的“黑灯工厂”,改变了“灯火通明、炉火通红、热浪滚滚”的传统作业景象,车间不开灯全智能生产,实现从“体力炼钢”向“指尖炼钢”转变,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灯塔工厂”。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期,推动原材料工业主动融合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着力在加快制造过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赋能、夯实数字化支撑基础等三方面下功夫,通过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体系、组织试点示范等,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步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