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全国“三夏”小麦大规模机收已经结束,我们注意到,从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小麦机收损失率进一步控制在2%的行业标准之内,请问目前减损措施有哪些成效?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降低小麦的机收损失率?谢谢。
[王甲云]:
农业农村部从去年开始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采取综合措施,努力降低收获损失。去年各地小麦机收损失率比往年普遍降低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了25亿斤粮食。今年我们一方面持续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加大力度支持高效低损联合收割机购置应用和老旧农机报废更新,不断增加先进适用机具保有量,提高机收作业整体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坚持抓好关键农时机收减损工作,在巩固去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各地进一步挖掘机收减损潜力,能多挽回一斤是一斤。今年在推进小麦机收减损上,主要做到“三个全覆盖”:
一是筑牢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做到机收减损大宣传活动对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全覆盖。主流媒体和网络自媒体广泛对机收减损工作要求、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进行了高频次、多角度宣传报道,营造了关注减损、支持减损的浓厚氛围。各地还面向农机手和农户制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各类短视频、明白纸,传播小麦机收减损歌等民谣,让大家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为提升机手的技能水平和减损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部指导组在地方上看到,有的农户主动将损失率纳入机收作业服务合同,多数机手也能自觉地像收自家地一样精细操作,帮助农户多收粮食。
二是确保机具机手最佳作业状态,做到机收减损大培训活动对所有持证机手全覆盖。组织各地广泛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通过田间实训和专家巡回指导,让机手熟练掌握联合收割机正确检修保养技术,提高根据作业条件准确调整机具参数的能力,保持最大限度减少收获损失的良好状态。今年“三夏”培训机手和农机修理工共计121.6万人,作业机手规范操作技能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三是树立机收减损榜样标杆,做到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对粮食生产大县全覆盖。各麦收省份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在所有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共举办大比武活动420场,参赛机手5000多人,“不比速度比质量”,涌现出一批“减损之星”,激发了机手的职业荣誉感。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引领带动广大机手在机收作业中比学赶超。大比武活动现场实测平均损失率在1%以内,有的优秀机手将损失率控制到了0.3%左右。
以上是我们在机收减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另外,社会普遍关注机收减损工作,有的想知道机收损失率是怎么测出来的,准不准,在这里我也简单回应一下。我们所讲的机收损失率,就是指一块麦田收获完成以后,联合收割机没有收上来,漏在地里的小麦产量,占这块地总产量的百分比。在实际测算操作中,一般是选取已经收获完毕的地块,收集一个采样区域,在这个采样区域内,漏在地里的所有麦粒进行称重,并折算成一亩面积的损失量后,再结合当地小麦平均亩产,从而计算得出损失率数据。
从今年监测数据初步汇总分析来看,各主产省监测地块的平均损失率均在2%以内。这个2%是行业标准。有不少乡镇监测点的机收损失率在1%左右,表明各地机收减损效果稳中向好。下一步,我们将季季相连不放松,常态化开展机收减损工作,继续抓好今年早稻和秋粮机收减损巩固挖潜,努力实现颗粒归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