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肉蛋奶是菜篮子产品的重要品种,请问上半年我国肉蛋奶的总体生产情况如何?谢谢。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陈光华:
谢谢提问。上半年,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生猪产能高位回调,牛羊存栏处于近年高位,家禽生产稳定增长,畜禽产品供应总体充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19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增长8.2%、3.8%、0.7%。禽肉产量下降0.8%,牛奶产量增长8.4%,禽蛋产量增长3.5%。
畜禽产品价格总体平稳。根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6月份,猪肉价格每公斤26.55元,同比下降1.7%;牛肉价格每公斤86.74元,同比增长1.5%;羊肉价格每公斤81.18元,同比下降3.6%;鸡肉价格每公斤23.18元,同比增长5.8%;鸡蛋价格每公斤11.16元,同比增长11.2%;生鲜乳价格每公斤4.13元,同比下降3.3%。据统计局数据,6月份,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4.7%,影响CPI下降大约0.16个百分点。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老百姓对物价走势十分关注。我想请问,上半年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形势怎么样?后期走势如何?谢谢。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 刘涵:
感谢您的提问。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农业农村部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持续加强农产品市场跟踪分析。从监测调度来看,上半年,我国“米袋子”、“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充足,价格总体波动幅度不大,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据我部监测,1-6月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7.96,同比高2.49个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4%,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
三大主粮价格稳中有涨,6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35元,比1月份涨4.6%,同比高4.5%。其中,稻谷、玉米价格基本稳定,小麦受生产成本上涨推动和国际市场传导影响,价格恢复性上涨,但涨幅远低于国际市场的涨幅。6月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每斤1.54元,比1月份涨8.5%,同比高22%,涨幅比国际小麦价格分别低约11个百分点和54个百分点。
大豆和食用植物油价格走势偏强,受国际大豆供给偏紧、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受阻、投机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国际油脂油料的价格高位上涨,也拉动了国内价格走强。6月份,山东进口大豆到岸税后价每斤2.75元,同比高14.7%,豆油、菜籽油出厂价同比涨30%以上。但由于我国油脂油料储备足、调控能力强,加之油菜籽增产,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给有保障,价格涨幅低于国际市场。
猪肉价格触底回升,“菜篮子”产品季节性波动。3月底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升。6月份,猪肉月均批发价每公斤21.57元,环比涨4.3%,同比低8.2%。蔬菜、水果、鸡蛋等重点品种供应充足,由于成本上涨以及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当前价格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但波动基本符合常年规律。
上半年,尽管面临诸多的内外部风险挑战,但我国农产品有望继续保持量足价稳的态势,从生产来看,夏粮再获丰收,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良好,大豆油料扩种任务落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间,肉蛋奶产能稳定,蔬菜在田面积和产量均有所增加,稳产保供的基础牢固。从库存来看,稻谷、小麦全社会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口粮消费需求,玉米库存也有所增加。从进口看,1-6月累计进口粮食7978万吨,同比小幅下降,随着国际粮价下跌,预计粮食进口将稳中有增。从消费来看,食用植物油、食糖、畜产品、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消费将有所恢复,但总体保持平稳,对价格拉动有限。谢谢。
中国农村杂志社记者:
现在是小麦购销的旺季,农民群众最关心的是丰收后粮食能否卖出好价钱?请问小麦今年的购销形势如何?谢谢。
刘涵: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小麦实现丰收增产,各方反响积极,市场购销两旺。据我部调度分析,今年新麦上市以来,市场运行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方面,价格行情历史最好。由于新麦的质量明显好于去年,籽粒饱满、容重高,市场需求旺盛,收购均价稳定在每斤1.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约3毛钱,是近年来最好的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收购进度正常偏快。粮食加工、贸易、储备等企业收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市场收购平稳有序,进度略快于上年。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7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新麦3731万吨,同比增加169万吨。据对主产区调度,由于小麦单产高、价格好,再加上中央财政两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农民今年的种粮收益普遍好于上年,实现了丰产又增收。
从后期走势来看,小麦产需平衡有余,收购价格将小幅波动。考虑到夏季高温多雨,粮食保存难度比较大,建议农民朋友们把握好售粮的时机和节奏,防范坏粮风险和市场风险,获得更好的收益。谢谢。
中宏网记者: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工返乡。请问,返乡农民工目前的就业情况如何?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谢谢。
曾衍德:
谢谢您的提问。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正如你所说,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针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从监测情况看,截至6月底,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到90.7%,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下一步,农业农村部重点从四个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第一,发展富民产业稳岗。这是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关键。我们的工作着重是“两个”。一个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通过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业提档升级。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把就业机会尽可能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另一个是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立足乡村资源,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掘乡村多元价值,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和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支持农村创业增岗。返乡农民工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返乡创业有优势。我们要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推进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大体上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创业能带动6-7个稳定就业,带动15-20个灵活就业。
第三,加快项目建设拓岗。近期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专门的政策措施,要求重大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农业农村部将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水利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第四,壮大县域经济扩岗。县域是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蓄水池,目前有55%左右的农民工在县域内就业。要在县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小微企业集聚区,培育形成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