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肥打假 > 打假法规
化肥打假

工信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2

2022-07-20访问次数:362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天目新闻记者

刚才您提到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在我国规模增速很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提升。请问工信部下阶段在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方面的考虑。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王鹏:谢谢您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多次对数字经济作出重要指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力补齐短板,加快锻造长板,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积极成效。我国数字经济已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可以从两个维度简要介绍一下。一是数字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上半年,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非接触经济”全面提速,数字产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6月,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通信业和互联网的收入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平稳向好发展态势明显,产业韧性持续增强。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速升级。我们着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迈出更坚实步伐,“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纵深推进,建设项目超过3100个,其中二季度新增项目700个。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孵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超6000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制造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进程进一步提速。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产业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权,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二是持续优化网络布局,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大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的力度,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统筹布局绿色智能数据与计算设施建设。


三是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四是激发数据要素的活力和潜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支持央企、互联网企业开放市场亟需数据,遴选一批地区和行业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试点,提升全国数据供给体量和质量。发布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指引,夯实数据要素流通保障。


五是加强数字经济治理,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聚焦建制度、强监管、保安全,提升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数字经济领域国际合作,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是,消费品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扩大内需的供给基础。下一步,工信部将如何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采取哪些举措增强其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谢谢。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 陶青:谢谢您的提问。消费品工业涵盖老百姓衣食居用行、育教医康养等方方面面,在吸纳就业、出口创汇、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大部分消费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进入国际市场早,生存能力强。今年1-6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体现出较强发展韧性。近期,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化纤、产业用纺织品、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方案》等政策,深化行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为重点,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不断提升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以产品创新赋能消费升级。紧密围绕健康、医疗、养老、育幼、家居等民生需求,支持和推动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效融入定制、体验、绿色、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元素,以自主创新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打造新的增长点,不断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二是以供给改善提振消费信心。在服装家纺、家电家居、食品医药等行业,加快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和产销用协同发展。加快推动重点消费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优化追溯信息查询服务,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不断提振消费信心。


三是以优质品牌促进消费增长。为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持久拉动作用,三季度我部以开展2022“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为重点,组织相关地方和部门、行业协会、电商平台,通过举办促销专场、专业巡展以及行业活动等方式,加大对优秀企业和产品的宣传推广,推出好产品,赢得好口碑,促进稳增长。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当前,工业产销衔接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企业也面临着一定困难。请问工信部对下阶段稳定工业经济还有哪些部署?谢谢。

陶青:谢谢您的提问。受国际国内超预期因素影响,3月份以来工业经济受到短暂冲击。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5月份以来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从行业看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多数行业生产实现回升。41个大类行业中,上半年有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9个行业增速达到两位数;5月份和6月份分别有33个和27个行业增加值增速比上月回升。二是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4月份短暂下降后,5月份即恢复正增长,6月份增速达到9.2%。特别是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恢复更加明显,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由上月下降7%转为大幅增长16.2%,有力拉动整体工业增长。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增势不减。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工业,其中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转型升级的态势没有改变。四是部分能源原材料行业保持较快增长。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其中煤炭行业增速超过两位数,钾肥产量增长9.4%。五是民生类产品保供有力有效。上半年酒饮料精制茶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食品、农副食品等行业生产增长平稳,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充足。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产业发展周期和疫情冲击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行业企业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分化现象,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和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挤压,部分消费品行业恢复滞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困难行业企业,突出重点,分类施策,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加快提升稳产达产水平,加大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着力扩大工业投资消费需求,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恢复发展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持续巩固工业经济企稳向好基础。谢谢!



新京报记者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此前工信部表示,正研究是否延续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请问,目前这项工作是否有进展?下一步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还有什么举措?谢谢。

田玉龙:谢谢你的提问。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受到各方关注,因为和老百姓密切相关,我们的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我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平稳快速地发展,这在全球也引人注目。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是产销规模再创新高。最新的情况,6月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了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上半年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从整个产销规模来看,是创新高的,市场渗透率是21.6%。


二是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新研制的激光雷达、国产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都实现了装车应用,不断提高了技术创新水平。能源电池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量产的三元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了全球最高的300瓦时/公斤,无钴电池达到了240瓦时/公斤,这些指标都是非常亮眼的。半固态电池接近量产状态,我们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方面的产业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三是配套体系加快完善。上半年新增建设充换电设施130万台,同比增长了3.8倍,其中,私人桩92万个,公共桩38万个。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比较多,需求旺盛,公共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已经累计建成了1万多个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方便了用户。


你提到关于购置税的免征问题,大家普遍关心,国务院高度重视,常务会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的问题。目前我们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尽快出台有关结果。


总的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后面的重要工作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为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主要是几方面:一是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技术标准,动力电池有关的性能水平,包括失控报警、安全防护、低温适应性等性能水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使用。同时,要加快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的融合发展,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驾乘体验感和现代感。另一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加强行业监测,做好汽车芯片、上游原材料的保供稳价工作,这对汽车产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做好保供稳价,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落实国务院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的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地区出台含金量高的促消费政策。齐心协力,上下发力,做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公共设施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等便利措施,使新能源汽车消费、安全驾驶和整个产业平稳发展协同起来。谢谢。


人民邮电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数字化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请问上半年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取得了哪些进展?下半年又有哪些新的计划和举措?

王鹏:谢谢您的提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今年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的第五个年头。总体来看,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要求,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下面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一是网络基础更加坚实。“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二季度新增700个,累计已超过310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显著提升,达到1.5亿次,二级节点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个重点行业。二是平台体系百花齐放。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平台超过150家,遴选出28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中重点平台的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7900万台、工业APP数量28万余个。三是安全保障同步完善。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制度建设、技术手段、服务能力同步提升。四是融合赋能加速落地。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产业基地、进产业园区、进重点企业持续提速,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行业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日益凸显。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进一步分类指导的政策性举措,推动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发力:一是聚焦产业关键环节,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一体化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聚焦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创新应用、设备平台安全等关键领域,布局一批标杆项目,制订一批亟需标准,推广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是聚焦转型重点领域,拓展行业应用。加快重点行业5G全连接工厂建设,促进5G由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环节加速拓展。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完善公共服务创新载体布局,加速规模化应用推广。分行业组织编制应用参考指南、安全防护指南,为广大企业提供指导。三是聚焦应用生态体系,加强供需对接。组织召开“5G+工业互联网”现场会,推动信息通信企业与工业企业共同打好“团体赛”。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深度行系列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面向工业园区、县域经济落地扎根。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作用,多措并举深化产融合作、产教融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