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化肥打假 > 打假法规
化肥打假

全文实录丨国新办举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发布会3

2022-07-06访问次数:404编辑:中国磷复肥网来源: [ ]

南方都市报记者:我们注意到,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采访中我们发现地方也对典型案例涉及的问题非常重视。请问,典型案例的选取标准是什么?这些典型案例有哪些特点?谢谢。


翟青:您提的问题,是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都很关心关注的问题。公开典型案例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聚焦突出问题、压实环保责任的重要举措。

大家很关注案例是怎么选的,大体上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包括向江河湖海恶意排污、包括一些大量工业废物违法违规倾倒在河道、包括一些黑臭水体、严重的黑臭水体、大量的黑臭水体,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这是一类问题。二是涉及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在保护区违规开发建设、违规围海填海、违规围湖占湖、违规的毁林建房、违规的进行野蛮的矿山开采等等问题。这是第二类问题。第三类问题,就是那些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更是要严肃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近期,我们也对到目前为止已公开的26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涉及环境污染的、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短板问题的占到48.5%,接近一半。涉及生态破坏的、影响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占33.2%。这块比例也非常大。涉及到弄虚作假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18.3%。

这是我们在选择案例时的基本考虑。从工作的方法上,我们也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方式,更加突出案例的直观形象。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求采取“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既要有文字表述,说清楚,也要有照片,要把现场拍下来,更重要的是还要加一个小视频,一般是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文字+图片+视频”三合一的方式,使得每一个案例有图、有影、有真相,通过照片和视频的方式,每个案例就是一个再取证,使得这些案例更加鲜活。借助各媒体平台广泛进行转载,增加了可读性和传播性,也有利于媒体的朋友在后续编辑过程中做更深入的报道,这种方式大家还是欢迎的。

二是作为案例,还是要确保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典型案例的生命线和底线所在,每个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是要经过层层审核的。案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制作案例过程中,我们要格外认真谨慎。

三是充分发挥媒体和记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央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邀请了有关媒体记者进行深度报道,记者与督察人员一起深入到一线,一起调查研究,一起分析研判,撰写了大量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大大提升了典型案例的传播力、影响力,官方网站发布的典型案例是一种模式,随组记者在一线采访报道中有大量鲜活的东西,使得新闻稿和记者写的一些鲜活的稿件在一起,宣传报道传播能够更加广泛。刚才我还请寿小丽副局长,在今后督察过程中也能够跟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督察工作。

曝光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警示震慑作用,推动了问题整改,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这里还跟大家通报一下。近期,正在对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安排了督察局的同志分成若干组进行调研,对整改力度大、成效突出、人民群众认可的,将形成一些正面典型案例。案例不仅仅是做得不好的,对一些做得好的,我们也是要有一些案例,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激励先进、交流工作、引领带动的作用。欢迎媒体朋友们持续的跟踪报道。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参与度很高,积极地反映问题。据悉,两轮督察一共受理了20多万件群众信访举报。面对这么大的问题量,如何保证反映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和真正的解决呢?谢谢。


翟青:谢谢您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在督察工作中,始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作为一个重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举报受理、转办、核查、督办、回访工作机制,从受理到转给地方,我们要组织进行核查,有些问题还要进行督办,之后还要对办理情况进行回访。督促当地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这方面的工作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整改情况都进行公开。群众反映的什么问题、整改的情况都要向社会公开。督察进驻时,督察启动会结束以后第一时间在报纸、电视、网站上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和信箱,畅通反映渠道。收到举报后我们将及时地转交被督察对象进行处理,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能马上解决的,就马上解决,所谓的立行立改;有些问题是一时解决不了的,比较复杂,涉及面比较广,要明确整改方案,限期解决。群众信访举报问题和办理的结果,都仍然要在当地官方网站等媒体上对外公开,以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加大回访力度。为跟踪了解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情况,在督察中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电话回访和现场回访。一个是通过打电话问问举报的同志怎么样,还有一个是有些督察同志到现场去看看到底改得怎么样,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回访,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得比较好,这也是群众为什么支持的重要原因。但也发现少数地方存在调查不清楚、解决不到位、敷衍应付等问题,对发现的这种问题,督察组都督促地方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些措施进一步压实了责任,保障了群众举报的生态环境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另外一个措施是持续盯办。在督察进驻一个月结束后,一方面继续督促做好群众信访后续办理工作,并公开结果。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和各督察局都会将一些重点问题列为盯办的事项,拉条挂账,紧盯不放,保持压力,直到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不是说结束以后就没了,不管了,不是的。一些重要的问题拉条挂账,定期调度,而且有些问题,工作小组、调研小组仍然会到现场进行现场核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