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请问,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有哪些理论贡献?下一步如何巩固拓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谢谢。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洪天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就是“七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去年以来,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
二是强化稳岗就业。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要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强化产业帮扶。今年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同时,多措并举增加老百姓的家庭经营性收入。
四是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作用,加快衔接资金的支出,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
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驻村帮扶工作。
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这些年绿色低碳循环正在成为农业发展主基调。请问,各地各部门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曾衍德: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把农业绿色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应该讲,现在的农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田园更美了,绿色正在成为“美丽中国”的鲜亮底色。从成效看,可以概括为“三个有效、一个加快”。
第一,农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这些年,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重点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个等级。加强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推进品种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较十年前提高了0.052,这个成效也是来之不易的。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全球单体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强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了一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第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这些年,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产地环境逐步改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推进,通过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模式,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养殖大县全部开展整县推进粪污综合利用,大型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比201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秸秆农膜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通过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同时,加强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全程监管,回收利用率超过80%,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循环能力。保护修复田园生态系统,优化农田林网布局建设,推广稻渔种养生态模式,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护修护林草生态系统,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森林覆盖率超过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为全球贡献了最多的新增绿化面积。保护修复重点流域生态系统,黄河流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稳步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初显、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第四,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拓展农业绿色发展空间,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绿色转型,健全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环节减损增效,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健全,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建设约5.1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地农产品低温处理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明显提升。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全域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了全链条循环利用、全值利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