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印度发布了年内第二轮尿素进口招标,距离上一轮发标的时间相隔13日,而距离其截标仅1天时间,而上一轮招标最终仅中标26.5万吨,中国未参与,所以从其立马发布新标的做法来看,应该是需要一个相对而言较大的进口量,那么这次中国是否参与呢?还是要从国内的现状看起?
图1、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国内尿素行业开工率与日产量走势图
自春节过后国内尿素行业的开工率升至64%的水平上后,就一直呈现平稳的供应态势。虽说有部分停车数月企业相继复产,但期间也有企业停车检修,所以开工水平变化不大。并且暂时来看受环保的影响比较有限,按照一两个月内可复产企业的预期来算,整体的开工率可能也就至65%上下,与往年68%-72%的水平相比,供应面应该不算是足够充足,那么问题出在哪?下游面!
这个国内的需求一直没有很明确的数字,只是一直传下来的农业4000-4300万吨上下,工业1600万吨上下,但是再下放到具体面却很模糊。尤其是当近两年出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和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后,这个需求更是拿捏不清。从大面上讲,我国5年内拟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再就是2016年我国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单看这些政策,第一的感觉就是需求量减少,但实际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可能远比计算的一两百万吨的减少量要多一些,所以春季市场在没有感觉中就结束了,然后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夏季。
图2、2015-2017年中国尿素月度出口量对比图
2017年尿素出口的关税政策由去年的80元/吨减成零,但出口量并未向前几年般出现明显的增长,反而是继续下降趋势。虽然2016年四季度的开工率降至较低水平,而同样四季度的出口量也减少了六成左右,所以供应面降低、需求面减少、出口量减少,三方平衡之下,供需面的缺口也就没有想象中的大了。那么出口走不动,港上的货源对于国内而言就是个隐患。
图3、2016-2017年国内主要港口尿素库存对比图
国内主要港口的尿素库存自9月中旬到100万吨之上的水平后,就一直在100-110万吨范围内浮动,而到了2017年春节后再次增至120万吨的水平,到目前又开始在120-130万吨范围内波动,与去年不断下降的港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趋势。这些货,要么出口要么回流,不可能凭空消失。出口,与国际价格不接轨,并且国际上需求不旺,可成交的订单稀少。回流,与国内的现货、市场上的存货,一起挤占国内市场,形成一个不良的价格循环战,操作起来也没那么简单,所以这个港口库存就成了烫手山芋。
最终多方面作用下,现阶段利空暂时占据主导,国内的价格呈现出下滑态势,主流区域的低端的实际成交价距离成本线也就还剩一两百元每吨的距离,倘若煤炭价格再稍微调涨,这个距离也就进一步缩小。
图4、2016-2017年国内某企尿素出厂价格走势对比图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僵局如何打破,就这样朝着成本线的方向发展吗?也不全然是,还有出口这条捷径。这一轮印度的招标,标价比上一次提高了8-9美元/吨,按照东海岸最低投标价CFR231.5美元/吨来算,中国-印度东海岸运费13美元/吨,其他费用2美元/吨,核算中国FOB216.5美元/吨。汇率6.9,增值税15元/吨,港杂60元/吨,约算港口价格1418.85元/吨。现阶段主流地区出厂价1500元/吨,港口小颗粒价格1550元/吨,对比而言价格还有不小差距,这个价格差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结果不明、价格僵持的情况下,下游不动也是正常表现。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这次招标国内要跟吗?如果不跟,按照其他国家的供货量、参照印度的库存水平,五月份之前应该很难再有招标,那么国内四五月的出口量就基本泡汤了。然后考虑到市场上遗留的不定数量的存货,港上待回流的库存、不动声色的内需、厂商急于变现的心情等等,这些不利问题就会留到夏季市场,挤压了一部分夏季应该有的行情。所以我觉得不是跟不跟的问题,而是跟多跟少的事情,通过这个量一方面可以从侧面分析夏季的供需水平,另一方面也给需要补货的商家提供了一个时机。至于政策面环保影响的开工,因为它涉及了上下游,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